Tuesday, July 8, 2008

同事问:“……嗯,你的工资开多少?”


作者:Julia Bönisch 2008/5/26日 南德意志报http://www.sueddeutsche.de/jobkarriere/kolumne/241/127040/index.html/jobkarriere/artikel/44/176510/article.html


钱,大家不说,只拿。工资是公司里的最后一个忌讳话题,任何情况之下都应退避三舍。



我们凡夫俗子,都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品质。那就是,我们的最大动力,不是雄心壮志,不是功成名就,而是嫉妒心,红眼病。我们的房子,我们的轿车,我们的小船,只要比邻居的漂亮,那么,这个世界就是个太平盛世了。



在工资这一问题上,我们同样简单朴实地落于同一窠臼。研究人员发现,决定我们的幸福感的,不是我们工资的绝对数目。关键,不在于我们挣多少,而在于我们多挣多少。与自己挣12万欧元而同事挣13万欧元相比,我们更愿意自己只挣10万欧元,只要同事挣9万欧元的话。

必要的距离应该是多少?

只有当我们知道同事挣得比我们少时,我们才喜气洋洋。但是,在德国的大部分公司,大家对工资都是三缄其口,如同回避性病一样。团队成员之间,彼此几乎知根知底:宝宝拉肚子都拉了什么了,正处青春期的女儿被从医院接回来时,血液中酒精含量有多少了,部门领导人为哪门子事离婚了……在很多事情上,大家都怀念起所谓的必要距离了,但钱却是最后一个忌讳话题,任何情况之下都提不得,碰不得的堡垒。

这也是三流职业发展顾问推销的建议:工资,拿到手就行了,不要谈论!有些公司甚至把这个作为基本准则制度化了。它们规定:员工严禁谈论奖金,甚至也不得谈论工资。 不过,这正好让流言四起……


因好奇和嫉妒而寝食不宁

任何蛛丝马迹,都遭到勤勉的解析。如同任何额外一公斤体重马上引起注意并引发挖苦奚落那样,添置任何并不起眼的新潮物品之后,也会有同样的遭遇:“米勒家又添辆新车了,还有,你看见迈恩太太的手提包了吗?” 谢天谢地,多亏有了谷歌搜索,不用几分钟,就可以搞清楚,这些奢侈玩意儿大概要花多少钱了。人们因好奇和嫉妒而寝食不安:整整一周,在饭桌上数落同事的不是;整整一周,在不眠之夜中激情飞扬:如果我们拿得和其他人一样多,我们还有什么置办不了的呢?!终于有一天,我们置一切公秩良俗于不顾,忍不住冲口而出:“你究竟挣多少来着?”

正如之前说过的那样:面对这样的直率提问,许多同事都觉得仿佛人家在问他得了什么传染病。这样私密的信息,打死也不会透露的!所以,他们的反应,游离于以下几者之间:或目瞪口呆(“嗯……”),或歇斯底里地格格大笑(“哎哟哟,我还以为你是真问呢。对了,开会的事,你都准备好了?”),或者是完全不知所措地,来个回马枪(“你真以为,我会把这个告诉你吗?!”) 。

钱大包往家扛的主


如果有罕见的“孤本”人物,心平气和地回答你,那么,你可以断定,他在对你撒谎。无论是“刚够房租和每月信用卡花销” ,还是“比行业平均水平高30%。公司领导还也真懂得奖励公司里真正干事的人”,都是瞎掰。

唯一的例外是,公司头头们的工资,大伙才可以免去调查之苦:董事会成员的工资,《图片报》(Bild-Zeitung)每年都会公开: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Josef Ackermann 2007年的年薪是1390万欧元,而德国电信的首席执行官René Obermann的年薪只有260万欧元。足球界人士也总是有大包的钱往家扛:例如,足球运动员Luca Toni 的净收入就高达570万欧元,而他光因加入巴伐利亚球队就拿到手的“零花钱”,比这还要多。

为奖金而冥思苦想

如此这般,倒是免去了巴伐利亚球队队员在半场休息时,为此进行高度分散精力的讨论。想象一下吧:半场休息时,诸如Poldi、Schweini Luca和Olli等球员步步进逼,因为他们想闹个明白,大腕球星们开多少工资。这么下去的话,未来的Klinsmann俱乐部肯定与冠军无缘。

所以,通过媒体,公开团队成员工资,这一做法对于团队本身甚至是有益的:终于,团队成员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各自的工作,而不是为猜测对手的报酬而斗智斗勇,可以在饭桌上为项目而冥思苦想,而不是为奖金制度而落得衣带渐宽人憔悴。或许,每个公司未来都可以在员工报刊上公布全体员工的工资。而零花钱,如果确实有得发的话,那我们当然都会含笑而纳。


本译文尚未受《南德意志报》授权。本译文仅供读者个人资讯之用。2008。Republis保留译文版权。

1 comment:

Anonymous said...

asmuesant